激光杂志

招商证券:激光雷达放量时代将至 打开千亿市场

 

2021年为激光雷达“上车”元年,2022年有望成为激光雷达的量产大年,从L2级别辅助驾驶到L3+自动驾驶跨进。

激光雷达BOM成本主要是三部分:(1)硬件、电子模块;(2)光学模块和(3)结构模块。硬件模块(50%~60%):?①发射器和②接收器都需要各自配套PCB板;③FPGA板主要负责运算;以及?主控板和电源模组;光模块(10~15%):以发射和接收这两个二极管展开的光通道,包括反射镜,透镜,棱镜还有窗口玻璃等;结构模块(25%):支撑光学模块和硬件模块内部的一些支架,包括电机、轴承、支架、壳体。

探测器:国内厂商走向车规,从APD向SPAD、SiPM进阶。

在2021年1月,蔚来在NIOday上宣布ET7全系搭载激光雷达,掀起了中国车企定点激光雷达的浪潮,随后,小鹏、北汽极狐、上汽智己、上汽飞凡、广汽埃安、理想、高合、威马等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都纷纷宣布即将量产或交付的新车型将搭载激光雷达。这些车型最晚都是在2022年交付,2022年有望成为激光雷达的量产大年。

激光雷达由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扫描模块(如有)构成。

SiPM和SPAD基于盖革模式,具有高灵敏度、高增益、供电电压低、一致性极好等优势,有助于实现符合车规、高增益、低成本、尺寸紧凑的传感器,适用于汽车长距离激光雷达的微光探测场景。

智通财经APP获悉,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激光雷达装配率有望在2022-25年之间出现明显提速拐点,打开千亿市场规模。2021年为激光雷达“上车”元年,2022年有望成为量产大年,从L2级别辅助驾驶到L3+自动驾驶跨进。激光雷达中包含大量的光学和电子元器件,该行认为,未来量产阶段,拥有一定技术壁垒和充沛产能优势的厂商有望成为市场主流玩家。建议关注:中际旭创(.SZ)、天孚通信(.SZ)、腾景科技(.SZ)、蓝特光学(.SH)、炬光科技(.SH)等。

风险提示:技术路径选择风险、自动驾驶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价格降幅加剧。

从驱动方式来看,采用VCSEL激光器作为面光源的电光转换效率、集成度和可制造性更高,将逐步取代EEL;从光源波长来看,1550nm或将在海外及国产高端车型中使用,目前仍需解决成本问题;905nm基于价格优势在中低端车型中将更受欢迎。

光学系统:激光雷达中包含大量的光学和电子元器件。

国内供应链优势显著,壁垒在于质量管控&一致性。光学部分是以发射和接收这两个二极管展开的光通道,包括反射镜,透镜,棱镜还有窗口玻璃等;其中,转镜50%;窗口片:20%;透镜、准直镜、滤光片30%。上游的光学组件提供厂商较多,且厂商来自多个不同的领域,包括消费电子领域、光通信领域以及光纤激光器领域,该行认为,未来量产阶段,拥有一定技术壁垒和充沛产能优势的厂商有望成为市场主流玩家。

建议关注:速腾聚创、图达通、禾赛科技等整机厂;激光雷达上游光学组件率先受益激光雷达上量,光模块产业链有望快速切入激光雷达领域,具备垂直一体化优势的平台型公司有望从光学组件切入主流市场,并逐步提供其他重要的光学组件产品以及有源器件封装服务,逐步增加单雷达的价值量,重点推荐天孚通信、中际旭创;建议关注腾景科技、光库科技(.SZ)、永新光学(.SH)(中小盘覆盖)、福晶科技()(电子组覆盖)、蓝特光学(.SH)(电子组覆盖)等;激光发射器VCSEL芯片国产替代逐步兴起,具备设计、外延、封装及采购上游芯片集成光学组件提供发射模组的公司值得持续关注,建议关注炬光科技(.SH)(电子组覆盖)、长光华芯(.SH)(电子组覆盖)、苏州长瑞。

招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激光发射器:VCSEL较EEL成本优势明显,905、1550或将共存。